设计模式

Mr.LR2022年8月19日
大约 5 分钟

设计模式

设计模式(Design pattern)是一套被反复使用、多数人知晓的、经过分类编目的、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。

设计模式7大原则

相关文章:设计模式7大原则

  • 单一职责原则
  • 接口隔离原则
  • 依赖倒转(倒置)原则
  • 里氏替换原则
  • 开闭原则
  • 迪米特法则
  • 合成复用原则

设计模式

相关文章

创建型设计模式

结构型设计模式

  • 结构型-适配器模式(Adapter):将某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端期望的另一个接口表示,主的目的是兼容性,让原本因接口不匹配不能一起工作的两个类可以协同工作。其别名为包装器(Wrapper)
  • 结构型-桥接模式(Bridge):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:将实现与抽象放在两个不同的类层次中,使两个层次可以独立改变
  • 结构型-装饰者模式(Decorator):动态地将新功能附加到对象上。在对象功能扩展方面,它比继承更有弹性,装饰者模式体现了开闭原则(OCP)
  • 结构型-组合模式(Composite):又叫部分整体模式。它创建了对象组的树形结构,将对象组合成树状结构以表示“整体-部分”的层次关系
  • 结构型-外观模式(Facade):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接口,用来访问子系统中的一群接口,从而让子系统更容易使用
  • 结构型-享元模式(Flyweight):利用共享的方式来支持大量细粒度的对象,这些对象一部分内部状态是相同的。 它让某个类的一个实例能用来提供许多"虚拟实例"
  • 结构型-代理模式(Proxy):为另一个对象提供一个替身或占位符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

行为型设计模式

  • 结构型-模板模式(Template):模板方法模式定义一个操作中的算法的骨架,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,使得子类可以不改变一个算法的结构,就可以重定义该算法的某些特定步骤
  • 结构型-命令模式(Command):在软件设计中,我们经常需要向某些对象发送请求,但是并不知道请求的接收者是谁,也不知道被请的操作是哪个,我们只需在程序运行时指定具体的请求接收者即可。此时可以使用命令模式来进行设计
  • 结构型-访问者模式(Visitor):封装一些作用于某种数据结构的各元素的操作,它可以在不改变数据结构的前提下定义作用于这些元素的新的操作
  • 结构型-迭代器模式(Iterator):迭代器模式,提供一种遍历集合元素的统一接口,用一致的方法遍历集合元素,不需要知道集合对象的底层表示,即:不暴露其内部的结构
  • 结构型-观察者模式(Observer):在对象之间定义一对多的依赖, 这样一来, 当一个对象改变状态, 依赖它的对象都会收到通知, 并自动更新
  • 结构型-中介者模式(Mediator):用一个中介对象来封装一系列的对象交互。中介者使各个对象不需要显式地相互引用,从而使其耦合松散,而且可以独立地改变它们之间的交互
  • 结构型-备忘录模式(Memento):在不破坏封装性的前提下,捕获一个对象的内部状态,并在该对象之外保存这个状态。这样以后就可将该对象恢复到原先保存的状态
  • 结构型-解释器模式(Interpreter):是指给定一个语言(表达式),定义它的文法的一种表示,并定义一个解释器,使用该解释器来解释语言中的句子(表达式)
  • 结构型-状态模式(Strategy):当一个对象的内在状态改变时,允许改变其行为,这个对象看起来像是改变了其类
  • 结构型-策略模式(State):定义算法族,分别封装起来,让他们之间可以互相替换。此模式让算法的变化独立于使用算法的客户
  • 结构型-职责链模式(Chain Of Responsibility):为请求创建了一个接收者对象的链。这种模式对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进行解耦
上次编辑于: 2023/2/26 23:38:23
贡献者: liurui-60837,liurui,liurui_60837